工程技术工作者,用中国古文学定义应该属于“士人”与“学人”综合体,用易中天的话来说:“士人、学人的特点是真,有节气,有担当。”技术中心蒋永清也不乏是这样的一位“士人”。
蒋永清,1995年毕业于重庆大学,在装备厂从事设备大修工艺技术工作。2002年调入技术中心工作,主要从事工程产品及农机产品的研发及技术服务,现任工程一所所长。“十二五”期间共主持完成七个科技成果获奖项目、获发明专利一项、实用新型专利六项。由他主持开发的轨道交通大型养路机械国产化项目《YH350液力变速箱》经省级工业新产品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获发明专利授权,打破国外公司在该领域的技术封锁,并为公司取得良好经济效益。并在公司第七届科技大会上获得科技贡献奖一等奖。
蒋永清面对殊荣,从容而坦然,不骄不躁。因为他心存志向,努力攀爬新的制高点。正如他在领奖台上所说:“人因有事业而从容,人因有成就而自豪”。当问到他“在追求科技创新的路途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”的时候,他坚定的说:“坚持”。“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,有目标,就要勇往直前的坚持下去”。这份坚持的意念,不断推动他前行。蒋永清大学毕业后进入一线从事装备厂设备大修工作。八年的一线工作让他形成了一种不下车间不安心的状态,在实战中学到了诸多技巧,掌握了各种窍门,同时也具备了解决难题的能力,并且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。
时隔八年,他凭借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调入技术中心。进入技术中心,压力随之而来。他尽管在一线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,具备了产品研发所需的基础。可工艺与设计毕竟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,需要更广泛的知识去填充知识结构。对于具有八年工作经验的独行者,转眼成为另一个岗位的新人。这样的情况,他需要快速独立完成项目的能力。于是他加班加点,多请教,多研究,多学习,多看图纸......
蒋永清一直告诉自己要“知不足,且不知足”,时刻寻找产品的不足,在研发中不断反思,改进。始终在技术创新面前,保持不知足的劲头。
秤砣虽小压千斤。20余年的工作,在他所认为的一件小事,却拓宽了某产品的使用功能。某齿轮变速箱所使用的液压控制系统为引进系统,设计人员要根据此系统的功能来考虑设计思路。蒋永清不想由于外因的干预,禁锢了设计思维。他想被动使用变为主动使用液压控制系统,这样可以拓宽设计思维,大胆尝试。因此他决定改进液压控制系统,延伸产品使用功能。由于,液压控制系统在齿轮箱中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人的大脑中枢,要改变这样的核心部位,需要一个缜密和合理的方案。他带领的团队在短时间内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,经过商讨,提出几种可行性的改进方案。他和成员们,立即动手尝试各种方案,在尝试中寻找窍门,在失败中分析原因,他们像解密者,解开一层又一层的谜底,品尝第一解密者的味道。在这期间,队员们整日守在现场,听取一线操作人员的建议,总结各种路径的走向及油路的引出方式,经过不计其数的尝试和验证,最终成功的改进了油路的引出方式。这一改进的成功,增强了液压控制系统运用性,拓宽了产品设计通道,使产品的使用功能更灵活。这样的产品改进项目,对于蒋永清多年的创新及改进项目来讲,只是大海里的一叶轻舟。可这件事占据了他记忆里最深的那一部分。也许他是现代“士人”具有传统“士人”特点的一元,喜欢表达最为真切的内心世界;也许,他就是那种不为荣誉,只为“知不足,不知足”中不断探索寻求真我的“士人”。
“吟成五字句,用破一生心。”这就是蒋永清所坚持的做事态度和他取得成功的关键。
文/董晓明